老字号张小泉遭遇信用危机,断刀之后老

张小泉的信用危机,也许在很多年前就种下了。

文/蔡运彬

事件回顾:

7月12日,广州一女子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

7月14日,“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登上热搜。

7月18日晚间,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道歉。

另一刀剪老字号“王麻子”直播了一整天的菜刀拍蒜,21小时卖了件。

老字号的叹息

如今,纯手工的完整72道工序在张小泉的生产车间已经看不到了。

唯一留住这些工艺画面的,只有张小泉博物馆中的多幅照片和手工陈列品,以及刀剪锻制师傅们的遥远回忆。

老话说,世上三般苦:打铁,摇船,磨豆腐。

如今传统的剪刀手工锻制逐渐被遗弃,手工锻打技艺更是渐行渐远。

在现在的张小泉剪刀车间里,弹簧锤已经取代了手工锻制,90%以上的工序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在机床间的轰鸣声中,一把把刀剪诞生了。

出生于年施金水,是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的两个传承人之一。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早年家贫,迫于生计,被迫进剪刀铺做伙计的他,是张小泉60多年沉浮史为数不多的见证人。

对于现在的刀剪,施金水有诸多无奈和不满意。

言语之中,现在的张小泉,早已不是那个张小泉。

年10月7日,张小泉的多名职工搬入了现在这个地方。50年后,年,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张小泉就只剩下了一个博物馆。

现在仍健在的手工锻制钳工,不过40人。年纪最轻的也80多岁了,即使他们有心把一块铁做成一把好菜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锻制工艺复杂,制刀制剪速度慢,失去了传统工艺的张小泉,如何保住百年品牌呢?

现在的张家已不是那个张家

作为老字号,“张小泉”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不幸的是,现在张家已经不是那个张家了。

年,张小泉开启整体改制。

年,以建材生意发家的富春控股集团创始人张国标收购张小泉品牌。

据说,张国标祖上也是工匠世家,但是祖父是石匠,父亲是木匠,都没做铁匠。

根据招股书,现在张小泉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国标、张樟生、张新程,上市前合计持有张小泉71.83%的股权。

张樟生为张国标弟弟,间接持股13.12%,张新程是张国标儿子,间接持股6.75%。

兜兜转转,张小泉还是成了家族企业,只不过张家变了另一个张家。

但奇怪的是,当年作为上市主体的张小泉实业有限公司,曾经只有张小泉集团一家股东。而在年11月,张小泉一口气引入15家外部股东,都是一些业界大佬,有复星系、青岛啤酒、均瑶集团等。15家股东合计出资2.22亿元,持股比例共计31.62%。

更奇怪的是,在张小泉于年和年的两次改制中,“张小泉”商标一直在国企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手中,并没有列入改制资产。而在年杭实集团以增资的方式注入张小泉集团,张小泉实业由此获得“张小泉”商标,杭实集团在张小泉集团的持股比例由25%上升至35.65%。

最奇怪的是,在随后的年9月份,杭实集团以万元的价格将这35.65%的股份转让给了张国标等人。

最最奇怪的是,就在张国标引入外部资本准备上市时,杭实又回来了。年12月底,以万元的资金获得张小泉实业3.4%的股份。此时,张小泉的股份已基本分配完毕,估值是7.02亿。按照这个估值来算,杭实集团来来回回转了一圈,实实在在做了一回亏本的买卖。

张小泉的上市,是老字号的重生?还是资本分羹?不得而知。

老字号的傲慢

上市后的张小泉,争议不断。

首先是贴牌生产,埋下了质量隐患。

年,张小泉的年产能仅为万把,但公司年销售各类产品量为万把。也就是说,张小泉大部分的刀剪产品其实都是代工厂或贴牌生产,张小泉本身自产率仅为37%。

虽然随着张小泉的阳江智造中心建立,连同原有产能基本能满足公司大部分的销售需要。但

靠代工或贴牌,毛利率要比自产高得多。

其次,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并没有贴上金。

东阿阿胶、片仔癀等品牌,能凭借老字号大幅涨价走高端路线,但张小泉却没走通。

张小泉在招股书中也承认,高端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所占据,公司在高端产品开拓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

同样有几百年历史的刀具同行双立人年营业收入为8亿美元(约52亿人民币),是张小泉的十倍。

脱离了张小泉这个老字号本身,张小泉在刀剪市场上基本没有竞争力。刀剪行业门槛很低,中小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但问题是,我们也看不到张小泉占领和冲刺高端市场的野心。

然后,研发投入的力度太小。

虽然张小泉已获得专利数量有项之多,但是发明专利只有1项,专利含金量太低。

上市后的张小泉,研发投入几乎无增长。

最后,品牌管理、产品管理、售后服务等意识落后。

在销售上驱动力不强,销售待遇仅为行业平均薪酬的一半,张小泉给出的解释是,公司的产品行业地位高,市场影响力较大,销售人员业绩压力小所以工资较低。吃老本的观念浓厚。

菜刀拍蒜断开后,消费者联系张小泉京东渠道经销商反映刀面断裂问题,经销商客服回复“菜刀不能拍蒜”,回复不当是引爆事件的关键。

然后张小泉的总经理火上浇油,“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再次冲上热搜。

在企业尚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之时,如此“自以为是”式的回应,实在是不明智。

纯手工锻制的菜刀不会断

“张小泉要保住名牌,传统工艺肯定不能遗失,一定要流传下去。”

面临文化缺失的张小泉,未来着实堪忧。施金水认为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现有的张小泉的工人里培养一些能懂这些锻制工艺的年轻人,不让老祖宗的传统工艺遗失。

“在缝打和热处理上,现在工业化生产出的剪刀和菜刀,仍是不如我们自己手工做的。”

这位传统技艺传承人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老手艺的自豪。

“一台炉灶一把锤、一只风箱一把钳、一柄锉刀一条凳,一块磨石一只盘”,张小泉剪刀这个流传了年的老字号虽数易其主,但留下了试钢、拔坯、嵌钢、凿眼、拷剪刀、淬水、拷油等精湛的传统72道工序。

打菜刀第一道工序就是试钢。炉灶、铁墩、榔头、水都是试钢所需的工具。

方法就是用小铁锤敲击钢条,听声音,发闷的钢性太软,发出“当当当”声音的才是好钢。还要用手扳一下,看有没有弹性。

而“把握断口粒子粗细。是辨别钢材好坏的关键。”把钢放在火里烧红,放在水里淬一下,用榔头敲一下,断的是钢,再看断面粒子粗细,太粗的不好,太硬,而粒子细一点,颜色有点灰白是好钢。

拿凿子凿一下铁,留一小半,用榔头在墩头上敲断,折弯的是铁,敲断飞出去铁性太硬不能用。

看铁断面是否碎铁,碎铁打下脚,会裂开。断面呈皮蛋青色是最好的,不会有杂质,铁越软,打好菜刀后钢铁越分明。

“我们打出来的菜刀,就没断过,别说是拍蒜,就是砍骨头,也最多是刃有点影响。”

另一个老字号刀剪厂的老师傅这样说。

“断刀”事件之后,张小泉还会是老百姓买菜刀的首选吗?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