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刀不能用来拍蒜的张小泉,为何激起了

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97115202268129&wfr=spider&for=pc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这几天,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在热搜榜上,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名字:张小泉。

张小泉,知名刀具品牌,传说在年(明朝崇祯元年)就已经成名,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妥妥的中华老字号。

当然因为始创于杭州,所以还是南方的小伙伴用得比较多,对标北方的王麻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品牌,老字号,却犯了一个最不应该犯的错误:它家生产出来的菜刀,居然不能用来拍蒜。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近日,一名广州消费者购买了一把定价99元的张小泉菜刀,然而没想到,还没怎么用呢,某天拿刀来拍了个蒜,啪一声,蒜完好无损,刀反而断成了两截。

至今为止,虽然离谱,但毕竟还不是什么大事,真正让张小泉“声名远播”的,是接下来的剧情:

这名消费者找客服理论,抱怨刀过于脆弱,结果客服非但不打算赔偿,还直接给出网店“温馨提示”的截图,回了一句“不建议拍蒜哦”。

消费者有点难以置信,反问“刀还不能拍蒜了?”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不能的哦”。

这个结果,过于颠覆正常人的认知,最关键是客服的态度真的傲慢,让人火大,于是该消费者一怒之下将断刀照片和客服回应的截图打包放到网上,一顿吐槽。

这条吐槽引起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反响,因为有很多网友也有类似的经历,纷纷在评论区里抱团,短短几个小时内,张小泉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公关危机。

当然了,此时的张小泉,还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紧接着犯了第二个致命的错误:

当媒体记者采访网店客服的时候,客服给出了和上次几乎一样的答案,甚至还表示了张小泉的全部菜刀都不能用来拍蒜。

如果真的想拍蒜怎么办?

只能用按压的方法,有一说一,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非但不习惯,还失去了做菜的灵魂。

这就属于典型的失败公关了,其实结合整个回复的内容,我能理解客服的意思是刀的硬度比较高,同时也相对较脆,横拍会令刀有断裂的风险,所以最好别横拍。

但是这个“最好别”,到了客服口中就直接成了“不能”,再加上的确发生了拍蒜断刀的事情,网友们的不满情绪直接从个例,蔓延到了整个张小泉品牌及其产品上面。

第三次公安危机,紧接着就发生了。

第三次,网友们开始从各个角度找张小泉的茬,结果还真找到不少。

而最最引爆网友怒火的是,有人找出了今年3月份,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的一个采访片段,里面提到“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这下子,张小泉的问题从“产品不过关”,直接上升到了“崇洋媚外”,更多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了,而张小泉旗下各种不接地气、令人费解的产品,似乎也有了解释。

“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这个词条一出,热度直接盖过其他所有词条,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品牌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登顶热搜。

当然毫无意外地,网友在评论区里骂疯了。

这下,张小泉才终于意识到事情闹大发了,不得不说有点迟钝,但好歹没坐以待毙。

不久后,视频里的总经理夏乾良,发布了一条视频,强调了网上流传的说法不是他的本意,是有网友断章取义了,同时也作出道歉,并承诺公司可以为消费者更换过往5年内的断刀。

这个态度是可以的,但是足不足够力挽狂澜呢?显然不能了。

首先,他说网友对他的说法断章取义,个人觉得,是有点,但也不全是。

我尝试了很久,也没找到原视频的出处,只知道这出自今年3月份当地媒体的一个采访,有资源的小伙伴不妨分享一下。

从一些印证材料里可以看出,他当时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想夸自家的产品,因为当时提到了一款卖得比较好的入门级菜刀,刀上有一个支点,然后记者问这个设计灵感来源于哪里。

然后他的回答是,参考了西餐厨师的切法,因为西餐包括米其林厨师,都是以刀尖为支点,切菜幅度比较小,有利于把食材切得更薄,所以公司就在刀上设计了这个支点。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错的”,针对的是传统菜刀直上直下,幅度较大的切法。

怎么说的,从当时的语境来说,他主要是想自夸(自吹),所以用米其林厨师来做例子无可厚非,也不能就此断定是崇洋媚外。

问题在于,想捧米其林可以,想夸自家产品也可以,但不应该拉踩,直接说中餐的切菜方式就是“错”的。

而且个别措辞真的傲慢,说什么“消费者教育”,卖个菜刀还卖出优越感,所以现在就直接被消费者教训了。

我唯一比较同意他的是,视频的确被人有意模糊了时间和语境。

这个视频片段刚出来的时候,没有说是几个月前的视频,所以很多网友以为是张小泉官方对拍蒜事件的回应,“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方式是错的”,被人理解成了他说的是不能拍蒜,其实他的本意和拍蒜毫无关系,只针对切法。

所以也希望大家分辨清楚,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个人觉得依然不值得同情,但也不宜一棍子打死,崇洋媚外这顶帽子,也不好乱扣。

我觉得对于张小泉来说,翻车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还不如说是产品本身的定位出了问题。

其实在拍蒜事件之后,张小泉并不是没有发表过正式说明,只不过在沸沸扬扬的舆论环境中,反而被忽略了。

重点:

1.那款拍蒜断掉的刀,定价99元,特色是含钢量高,锋利,适合切、片食材。潜台词:这的确不是一把适合拍蒜的刀;

2.客服沟通方式的确不当,目前已联系消费者道歉并赔偿新刀;

3.张小泉的一般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但并非所有刀具都能用来拍蒜,公司将持续研发,制造出更适合国人使用习惯(拍蒜)的刀具。

这个回应,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我觉得,张小泉真的对“不拍蒜”有着强烈的执念。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有感受,张小泉这个牌子,借鉴了很多西方刀具生产线的做法。

西方刀具,的确是分工明确,而且西方人也不拍蒜,而是用磨蒜器什么的,没有拍蒜的困扰,自然也不会产生拍蒜断刀的事情。

比如,德国知名品牌双立人,来到中国之后,也被拍蒜拍断过。

然而同样的事情,放在外国品牌上(可能)能忍,但放在一个本土品牌,尤其是自称有几百年历史的本土品牌上,就真的不能忍。

美其名曰“专刀专用”,但说穿了,就是没考虑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合着明朝的厨子也不拍蒜么?

这个年份,至今还在张小泉的招牌上挂着,但它早就不是年的那个张小泉了。

再仔细找找,发现张小泉的质量问题,早就有迹可循,比如为了“做大”而踏上IPO之路,但实际上自制的剪刀不足四成,全线产品超过七成都靠代工,几乎混成了一个贴牌企业。

后来IPO募资过程不太顺利,张小泉元气大伤,只能通过别的野路子来回血,比如降低成本,一把上百甚至几百块的刀具,被曝出成本只有几块钱。

再后来,就是走“文创”道路,出了很多奇怪的东西,甚至还打算做小家电,离原本做好刀具的方向,却越来越远了。

所以说,张小泉的“陷落”之路,并不是一两天的事,那把被折断的菜刀的背后,也绝不是公关危机这么简单,而是产品定位以及质量的问题,而这真正涉及到了一间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张小泉的未来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相信很多人也不关心,有意思的是,现在这场闹剧,正在以一种更为荒诞的形式落下帷幕。

在拍蒜事件发生之后,张小泉的竞争对手,隔壁王麻子在直播间拍了一整天的蒜,被网友调侃“蒜都叫你们卖刀的买完了”、“拍的不是蒜,是张小泉的脸”。

就连张小泉自己,也不肯放弃这波流量,在直播间推出一款加厚的可以拍蒜的刀,也不知道是挽尊还是自黑,至少看评论区,消费者并不买账,但还挺搞笑。

反正很多事情到了最后,不还是闹剧,只是图个好玩而已么?

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你们能接受一把没法拍蒜的菜刀吗?

如果你是张小泉的客服/经理,面对这次的危机,又能用什么方法平稳度过?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

#张小泉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