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个老字号被骂惨了。
你一定也听说了,因为“菜刀不能拍蒜”,“刀剪第一股”张小泉,天天被挂在热搜上。
#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张小泉回应菜刀拍蒜断开……
话题一个接一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谁也没想到,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这次车翻得史无前例,特别惨重。
很多网友都气坏了,铺天盖地赶来痛骂:
“中国人的菜刀不能拍蒜?”
“连拍蒜的使用场景都不考虑的话,能做什么中式菜刀?”
“……”
刚开始看到这痛骂,我还很纳闷。
我家用的也是张小泉刀具。通常来说,张小泉的口碑算是过得去。就算有问题,也不至于被骂成这样。
直到我从网上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看完感觉,的确挺气。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7月12日,广州市民王女士做饭时,准备用菜刀拍蒜。
谁知“吧唧”一声,蒜没事,刀断了。
“一刀两断”出现在眼前,王女士多少有些懵。
中国人做菜,拿刀拍蒜再正常不过。更何况,这把刀可是从张小泉家买来的,不过三个月时间。
王女士立马找客服询问:“这个刀好离谱,我拍蒜子,它就断裂,没见过这么脆弱的刀,刀还能拍蒜吗?”
谁知对方的一句话,差点把自己“送走”:
“不建议拍蒜,刀不能拍蒜。”
王女士更懵了,自己做了这么多年饭,头一回听说中国菜刀不能拍蒜?
无奈之下,王女士将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
很多网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涌进张小泉的店铺询问客服。
结果得到的统一回复是:
“不能拍蒜。”
网友的怒火一下被点燃,要知道,中国人做菜向来“一把菜刀走天下”。如果连小小的蒜都不能拍,那要菜刀有何用?
有网友也跟着晒出了张小泉的“同款断刀”。
有拍黄瓜断的,有切玉米断的,还有剁排骨断的。
更隔壁王麻子,已在直播间拍了好几天蒜。就连上架的刀品,也清一色备注“能拍蒜”。
舆论发酵后,张小泉发出道歉信。
7月15日晚,张小泉发布情况说明:
“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但一些硬度较高的刀,用来拍蒜确实有断刀的风险。此次事件中,消费者买的菜刀,大名叫“龙雀斩切两用刀”,售价99元,上市四年,已经卖了六万多把,适合普通家庭厨房日用。
王女士那把刀断了以后,客服回复不当,公司深表歉意。
7月14日公司官方客服再次联系该事件消费者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表示歉意,并赠送一把新刀具以表诚意,由消费者在品牌旗舰店自选一款(己发货)。”
知错认错,中规中矩,公众勉强接受。
谁知,就在事情即将尘埃落定时,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的一番言论,又把张小泉送上风口浪尖。
曝光的视频中,夏经理言之凿凿:“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么切的。”
一言既出,群情激愤。
话题#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当日阅读量达1.4亿人次,讨论量达人次。
评论区里,网友的立场惊人一致:
“原以为是菜刀断了,没想到是脊梁断了。”
“拍不了蒜,装蒜倒挺厉害。”
“中国人拿菜刀做饭的时候,米其林厨师还没从树上下来呢!”
倒不是觉得米其林有什么,网友真正不满的——
是夏经理带着偏见的傲慢,是脱离实际的自以为是。
张小泉品牌,成名于年(明朝崇祯元年),在年被发扬光大。
年,“地方国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筹建完成,从占地规模到配套设施,都堪称全国剪刀行业的领先水平。
50年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共生产刀剪7.4亿把,全中国平均每两个人就拥有一把张小泉刀剪。
张小泉也没有辜负广大人民的厚爱和期望,连连在中国质量评比中夺冠,成了中国刀剪业中唯一的五连冠。
年,我国杰出的剧作家田汉在走访张小泉剪刀厂时写下了一首赞美诗:
“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年,张小泉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包括多个品种,多个规格。
不管是历史沿革,还是品牌张力,张小泉都要“先入为主”。
眼看网上的讨论声音越来越激烈,7月18日晚,张小泉总经理出面致歉。
他解释道:
视频内容,是早先录的节目,是在记者问到“销量好的刀具本身做了什么创新”及“创新的理念是怎么来的”而做出的回答。
然而,网友不再买账。
“中国人做菜,什么时候必须参照西方厨师标准了?”
“卖给中国人的刀,要学外国的切菜方法?”
“……”
更尴尬的是,米其林专业厨师正面回应:
“夏乾良说米其林厨师从不用跳刀,这是错的。可以说几乎所有东方菜系的从业者,切菜都以跳刀刀法为主。”
打脸来得迅雷不及掩耳。
要知道,中国家庭的厨房,和米其林的厨房,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中国人都是一把刀、一双筷,搞定三餐,走过四季。
我们不能因为中国家庭不用刀雕花,就觉得自己LOW。
并不是我们的做法错了,而是有些人的信仰塌了。
张小泉卷入舆论的暴风口并不是偶然,它只是傲娇、迟钝的国货饱受争议的一个切片。
年7月初,钟薛高就频频登上热搜,被网友调侃为“雪糕刺客”。
在被曝出雪糕不化后,钟薛高完全不考虑公众情绪。公司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