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打牙祭,最初不放豆瓣酱,这些关于回锅

这两天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正在如火如荼的举办中,大家不仅可以体验到亚洲各国的美食文化,更能感受到四川美食的无穷魅力。讲到四川,见到美食,自然就会联想到川菜,而川菜中有一道菜可以说是每一个川菜厨师的宠儿,那就是回锅肉。回锅肉是一种四川传统菜式,属于川菜系列。制作原料主要有猪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然而大家在这个几乎家家都知晓回锅肉,会做回锅肉,称赞回锅肉的美味的同时,对于回锅肉的了解却并不深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起底回锅肉,看看这道中国名菜背后的故事。源起四川农村,由孝为引关于回锅肉的起源,网上流传了很多版本,例如是清朝末期一位翰林偶然发明;又说是起源于明代的油爆猪(明人宋翊《竹屿房杂部》这样记载:“油爆猪,取熟肉细切脍(切片),投热油中爆香,以少酱油、酒浇,加花椒、葱,宜和生竹笋丝、茭白丝同爆之。”)其实网上说法均不正确,也难以服众。其实回锅肉源自民间,源自农村,源自四川底层劳苦民众对于长辈的孝顺。为什么这样说,且听小编慢慢道来。四川,拥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自古老的巴蜀建立至今,一直以物产丰富著称,被称作天府之国。正因为如此,古人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辈兴盛,都会对过世的长辈和老祖宗进行祭奠,称为祭祖。在四川,祭祀的时候会在案台上放置一块煮制过猪肉,被叫做“刀头”,祭祀完毕,刀头已然冷却,吃贡品会获得先祖的庇佑,享受福泽。所以将刀头猪肉切成薄片,再回到锅内炒热成菜,这也就是回锅肉的起源了。祭祖一般是选在每个月的初二、十六(农历),这也就是老成都口中的一句话:初二十六打牙祭,所以吃回锅肉也被叫做打牙祭。灯盏窝的故事灯盏窝是成都人对回锅肉的爱称,很多人只知道这是对于优质回锅肉的评判标准,却不知这里面也是有着故事的。故事的主角是成都新都的状元杨升庵,他是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小时候为了乡试考取秀才,赶考时天色未亮,杨升庵的母亲就会在他读书的桌子上放置一个灯盏,还会炒回锅肉给他作为早餐,他吃完赶考就考中了头名秀才。后来考进士,考状元都是吃的回锅肉,后来就逐渐将灯盏窝流传开来。回锅肉最初不放豆瓣这个很好理解,回锅肉的出现要远早于豆瓣,豆瓣酱是后来四川大移民的产物,豆瓣的加入逐渐让回锅肉走上了川菜之王的宝座。值得一提的是,不放豆瓣的岁月里,回锅肉一直都是放的醪糟来增香提味。传统回锅肉制作讲究如今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道四川名菜,但是对于传统制作方法可能一般川厨都是一知半解的。选肉:农家食五谷杂料的土肥猪,膘厚肉嫩,选坐墩肉(二刀肉)煮肉:一定是清水煮,肉短生就捞出压制:将猪肉表面吸干水分,用重物压制猪肉,将肉质紧实切片:将猪肉切成长8公分,宽5公分,厚0.2公分的薄片,一共19片豆瓣:成都郫县北门的绍丰和老字号的黑豆瓣,剁碎备用豆豉:成都街子古镇龚婆婆的小黑豆豉,未提取过酱油的,36颗左右甜面酱:浅色甜面酱,半勺即可蒜苗:四川新繁清流镇河边上的沙田紫皮嫩蒜苗4根左右炒制:1、锅烧热,然后使用一片肉放在锅边测试,当猪肉冒油一条直线滑下时,即可;2、将18片猪肉下锅爆炒,猪肉出油微卷时倒入豆瓣,炒出香气倒入豆豉,豆豉出香再倒入甜面酱;3、炒香之后,倒入锅盔和老咸菜丝翻炒;4、锅内分散的撒入蒜苗,翻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出菜。注意事项:传统回锅肉一定不放盐和酱油,配料中的咸度已然合适。而且加入酱油也非常影响颜色。不知道讲了这么多,大家有没有更了解回锅肉一点呢?回锅肉如今到哪儿都能吃到,每次吃都会多盛两碗饭,美味还下饭,没想到背后也有着这么多美好的记忆呢。最后,我们是一个介绍四川特色美食的账号,同时会更新四川各地区的美食推荐以及各种美食避坑指南(还有很多和美食相关的栏目哦),如果喜欢我们,请大家百忙之中一定要点一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