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高峰 王浩奇
近日,在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西顿村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里,西红柿、豆角长势喜人,前来采摘的市民及购货商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今年蔬菜瓜果长势好、行情也好,收入可观,多亏了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兖州区兆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兆福说。
近年来,济宁市推动现代高效农业与现代金融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田间,走出了一条现代高效农业、现代金融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新路子。截至9月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4亿元,比年初增加.45亿元。
兖州区组织联户干部入户走访群众,宣讲金融惠民政策,了解农户创业意愿及融资需求。各银行对有融资需求和对接意愿的农户开展实地走访,给予授信融资支持,把农户融资需求解决在家门口。
王兆福今年新建了十几个大棚,资金出现短缺。为难之际,入村开展授信工作的兖州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现场通过手机银行为王兆福办理了20万元线上贷款。在贷款资金的支持下,他的合作社打通了果蔬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大型连锁超市的稳定蔬菜供应商。
受益的不只是王兆福。济宁市全面实施“”农业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大力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1个,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3个,50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5个,10亿元的全产业链集群2个。当地通过建立贷款、担保和保险金融联动机制,发挥金融服务“润滑剂”的作用,支撑特色农业产业从良种繁育、规模生产、主体培育到加工转化、市场营销全产业链发展。
金乡县将大蒜做成了藏富于民的大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品牌化运营、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链上的企业资金需求也更趋多元化。对此,济宁市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以大蒜等农产品为主体的贷款业务,包括惠农贷、鲁贸贷、科技成果转化贷、保贷通、第三方动产质押贷款等,满足大蒜购销的金融需求。
济宁市将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市财政列支万元资金,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市级优选20家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植,县级优选家农业龙头企业、60家示范合作社、56家示范家庭农场,实行市县镇三级联系包保,形成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济宁分行粮食领域贷款余额达6.43亿元,较年初增加1.11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济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增义介绍。为推动嘉祥大豆、鱼台大米等地方特色支柱产业稳健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济宁分行聚焦种业安全,梳理全市规模以上种业企业名单,上门对接金融需求,综合运用各项惠农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与此同时,济宁市创新实施“按揭农业(畜牧业)”模式,让普通农户也能“吃上现代农业饭”。当地按照“企业融资+建设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社区公司和农户‘按揭’经营——企业回购实现利益再分配”的运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作为农业建设项目的融资和投资主体,先行开展前期投资;合作社作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协助企业负责基地后续运营和管理,农民交少量首付即可“拎包进驻”经营。
在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同时,济宁市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推动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当地出台10条金融硬核措施,为户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贷款53.2亿元。按月召开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为个企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3亿元。实施“金融助企攀登”工程,为家攀登企业逐一明确主办银行,为攀登企业新发放贷款.5亿元。加快济宁金融中心项目建设,带动形成区域金融资本聚集的“蓄水池”。
来源:大众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347.html